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激励

2021-02-01 来源:华佗健康网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教 案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开课单位: 授课教师: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

注:课程性质应为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

组织行为学 学科基础课 法律与行政学院 熊 科 54 3 2006 —— 2007 学年 第 一 学期

授课章节名称: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授课时间:第一周 星期五 第7、8、9 节 学 时:3学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理论来源,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 四、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讨论题: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五、参考资料

丹尼尔.A.雷恩著,李柱流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年版;

[加] Henry Mintzberg,《经理工作的性质》,.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 孙耀君主编,《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瑞士]苏珊.C.施奈德,[法]简-路易斯,巴尔索克斯,石永恒主译,《跨文化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詹姆斯.L.吉布森等著,《组织学:行为、结构和过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六、教学内容及课件设计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理论来源,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一)边缘性、综合性 (二)两重性 (三)实用性

三、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五、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二)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三)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二、模型

(一)模型的概念 (二)模型的分类 (三)模型的结构 三、行为变量的测量

(一) 量表

(二) 变量的处理方式 (三)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谈话法 (五)测验法 (六)案例研究法

第四节 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 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二、人性的假设

(一)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二)社会人的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四)复杂人性的假设 三、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重点概念: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 社会学 模型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的人 复杂人

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授课时间:第二、三、四、六周 星期五 第7、8、9节 学 时:12学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难点:态度改变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和海德的平衡理论; 三、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课堂测试 四、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态度?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归因理论?它在解释组织行为方面有什么意义? 4、解释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 讨论题:

1、怎样根据人的气质、性格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或网站等)

[美]辛迪.温特莱斯,燕清联合译,《赏识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爱德华·德·波诺,《思维的训练》,(北京)三联书店。 六、教学内容及课件设计 第一节 人的行为分析 一、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特征 二、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

第二节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理论 三、个性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 一、气质差异与应用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差异 (三) 气质差异的应用 二、能力差异与应用

(一) 能力的概念 (二) 能力差异 (三) 能力差异的应用 三、性格差异与应用 (一) 性格的概念 (二) 性格差异 (三) 性格差异的应用 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及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一)知觉的概念 1、社会知觉 2、个人知觉

(二)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二、知觉的组织过程 三、知觉错误

四、管理者知觉与管理方式 第五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一、价值观

(一) 价值观的概念 (二) 价值观的分类 二、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 (二)态度的特性 (三)影响态度的因素 (四)态度理论与应用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人的行为的特征,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重点概念:个性 气质 能力 性格 知觉 价值观 态度

授课章节名称:第三章 激励理论

授课时间:第七、八周 星期五 第7、8、9节 学 时:6学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激励的含义及机制,掌握激励的主要理论及应用,了解激励的模式及激励理论的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激励的含义及机制。

难点:激励理论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主题辩论 四、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激励机制的本质是什么? 2、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 3、各激励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题:

1、金钱的激励作用到底有多大?

主题辩论:在今天的工作场所中,金钱能否激励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业:

1、硅谷科技工作者受到了哪些激励因素的推动? 五、参考资料

[英]S.泰森 T.杰克逊,《组织行为学精要》,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美]辛迪.温特莱斯,燕清联合译,《赏识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Joseph.E.Champoux,《组织行为学基本原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六、教学内容及课件设计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机制 三、激励的作用

四、激励理论的发展 五、激励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二)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 (三)公平理论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归因理论 (三)挫折理论 四、综合激励模式

第三节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一、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 (一)奖励组织所需要的行为 (二)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 (三)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 (四)激励时要因人制宜 (五)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 二、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 (二)奖惩 (三)工作设计 (四)职工参加管理 (五)培训激励 (六)榜样激励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激励理论作用、发展动向、分析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

激励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概念:激励 需要层次论 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强化理论

授课章节名称: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授课时间:第九、十、十一、十二周 星期五 第7、8、9节 学 时:12学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及主要方法、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人际交往的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掌握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及主要方法、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人际交往的原则、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有效沟通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主题辩论 四、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2、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因素有哪些? 3、人际交往的原则? 讨论题:

1、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五、参考资料

H.威廉斯,《团队管理》,中信出版社,1999年版;

[美]Joseph.E.Champoux,《组织行为学基本原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安弗沙妮.纳哈雯蒂著,王新译,《领导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约翰.科特著,孙琳,朱天昌译,《权力与影响》,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六、教学内容及课件设计

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

(一)群体的概念 (二)群体的类型 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一)个人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 (二)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 (三)群体的地位与作用 三、群体的发展阶段

定向、冲突和挑战、内聚性、迷惑、醒悟、承认六个阶段。 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一)观众效应; (二)共同活动效应。 二、群体的规模

(一)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二)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三)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三、群体的结构

(一)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二)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三)领导班子结构。 四、群体的目标

(一)目标与群体规范的关系 (二)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三) 目标的普遍性。 五、群体的领导

(一)多头领导; (二)有效的群体领导人。 六、群体规范

(一)规范的概念; (二)规范的形成;

(三)群体规范的维度; (四)群体规范的功能; (五)群体规范分析法。 七、群体压力 八、群体的内聚力

(一)群体内聚力的概念;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三)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群体内聚力的测量。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一、如何把个人的择优选择变成集体决策

形成群体决策可以采用下述四种集中个人意见的策略: (一)简单多数策略 (二)等级累计策略。 (三)最小离差策略 (四)最优预见策略 二、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在群体决策中应避免两种不良倾向: (一)“冒险转移”现象 (二)“小集团思想” 三、群体决策的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德尔菲法 (三)提喻法(哥顿法) (四)方案前提分析法 (五)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第四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

(一) 人际关系的内容 (二) 人际关系的类型 (三) 人际关系的特点和功能 (四) 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五) 影响人际关系因素 二、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一)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 (二) 人际关系发展的动力

(三) 人际关系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三、管理系统中的人际关系

(一)管理系统中职务关系的类型 (二)管理系统中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管理系统中的交往圈子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互利原则 (三)信用原则 (四)相容原则

五、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方法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二)社会测量的程序 (三)社会测量图解

(四)社会测量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六、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一)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根据相互作用分析改善人际交往 第五节 群体冲突 一、群体冲突的性质

(一)冲突和竞争 (二)冲突观念的转变 二、冲突的来源

(一)沟通因素 (二)结构因素 1、规模 2、参与

3、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4、奖酬制度 5、资源相依性 6、权力

(三)个人行为因素 三、减少冲突的策略

(一)设置超级目标 (二)采取行政手段 (三)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 四、引起冲突的策略

(一)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 (二)鼓励竞争 (三)重新编组 第六节 群体之间的行为

一、影响属体之间的行为与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一)目标 (二)不确定性 (三)可替代性 (四)工作任务关系 (五)资源的共用性 (六)彼此看法

二、平行群体之间有效关系的形成

(一)平行群体之间关系的诊断 (二)基本机制 第七节 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概念和作用 二、信息沟通的形式和方法 三、信息沟通的原则和要求 第八节 团队建设 一、团队的概念

(一) 团队的概念

(二) 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二、团队的类型 三、塑造高绩效的团队 四、团队管理中的问题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分析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讲清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功能、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分析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理解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概念:群体 群体规范 群体内聚力 人际关系 群体冲突 团队建设

授课章节名称:第五章 领导理论

授课时间:第十三、十四周 星期五 第7、8、9节 学 时:6学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理解和掌握领导的有关理论:特质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以有关领导理论为主线,掌握领导的作用及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难点:领导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什么是领导?

2、 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3、 领导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讨论题:

1、领导作为动态过程有哪些特点? 作业:

1、有哪几种领导行为理论? 2、有哪几种领导权变理论模式?

五、参考资料

[美]安弗沙妮.纳哈雯蒂著,王新译,《领导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约翰.科特著,孙琳,朱天昌译,《权力与影响》,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六、教学内容及课件设计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与领导的作用 一、领导的概念 二、领导的实质 三、构成领导的要素 四、领导的作用

第二节 领导者的素质论 一、对伟人论的否定 二、国外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三、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第三节 领导者的行为理论 一、专制、民主和放任的领导方式 二、领导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利克特的管理系统理论 四、两维理论

(一)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二)管理方格图理论 (三)PM型领导模式 第四节 领导权变理论 一、菲德勒的模式 二、途径-目标理论 三、领导规范模式 四、不成熟-成熟理论

第五节 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一、有效领导的要求 二、科学地配备主管人员 三、科学地运用领导艺术

教学建议:以有关领导理论为主线,讲清领导的作用及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分析信息沟通在领导中的作用。

重点概念:领导 十大条件论 领导的连续统一体 管理系统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 PM型领导模式 菲德勒模式 领导艺术 信息沟通

授课章节名称:第六章 组织行为

授课时间:第十五、十六、十七周 星期五 第7、8、9节 学 时:9学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的概念、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意义、要素与程序;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工作设计方法、工作压力的来源与后果、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组织的概念、类型、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要素、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

难点:中国企业中组织文化建设意义及方法。 三、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主题辩论 四、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工作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实施的原则。 2、衡量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是什么? 3、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基本模式是什么? 主题辩论:

1、冲突有益于组织还是有害于组织? 作业:

1、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2、组织文化的建立应遵循哪些原则? 五、参考资料

陈莞,米锦欣主编,《最顶尖的管理大师:杜拉克、彼得斯和戴明的管理精髓》,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詹姆斯.L.吉布森等著,《组织学:行为、结构和过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著,《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1993年版。 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俞文钊,《管理的革命-创建学习性组织的理论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英]鲍博.汉姆林,简.凯普,肯.阿西,周凯,杨勇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六、教学内容及课件设计

第一节 组织的概念与组织理论 一、组织的概念与作用

(一) 组织的概念 (二) 组织的要素 (三) 组织的分类 (四)组织的作用 二、组织理论 (一) 古典组织理论 (二) 行为组织理论 (三)现代组织理论 第二节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概念 二、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四、组织结构设计

第三节 工作设计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二、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 三、工作设计的原则 四、工作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四节 工作压力 一、压力的性质与反应 二、压力来源 三、压力的后果

四、应付压力的措施与方法

第五节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作用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四、组织文化建设

第六节 组织环境 一、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二、组织环境的特性 三、组织环境的类型 四、组织外部环境 五、组织内部环境

第七节 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 三、组织变革的对策

四、当代组织变革的关键问题 五、组织变革的趋势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组织的概念、类型、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要素、组织结构的类型;对比分析几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讲清工作设计的意义、理论与方法,工作压力的来源及对付压力的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介绍组织文化建设意义及方法。

重点概念:组织 组织设计 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 部门划分 工作设 工作压力 组织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