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 谈中国诗优化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

2023-11-25 来源:华佗健康网
 2 谈中国诗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精髓/隳沉 羡妒/沪剧 鲜见/寡廉鲜耻 ......B.梵文/自焚 ..C.槛外/门槛 ..D.犬吠/静默 ..

颦蹙/频率 ..叫嚣/器重 ..撩人/燎原 ..

就职/一蹴而至 ..棱角/凌风出尘 ..掠夺/轻鸢剪掠 ..

解析:A项,suǐ/huī,dù/hù,xiǎn;B项,fàn/fén,pín,jiù/cù;C项,jiàn/kǎn,xiāo/qì,léng/líng;D项,fèi/mò,liáo,lüè。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面对今年上半年市场相对低迷的态势,众多购房者陷入浓重的观望情绪之中。对此,许多房企纷纷尝试推出不同促销优惠政策,特别是自5月份以来,“0首付”“特价房”“降价险”等促销手段在楼市中已 。

(2)在我市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各金融机构的倾力支持,城市发展的蓝图就无法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也只能是“ ”。

(3)正当犯罪嫌疑人为自己的“高超”骗术 时,一张偌大的法网向他铺开来,他很快被缉拿归案,受到应有的惩罚。

A.司空见惯 海市蜃楼 自鸣得意 B.数见不鲜 C.司空见惯 D.数见不鲜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 海市蜃楼

自鸣得意 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

解析:“数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得多了”的意思。“数见不鲜”强调的是因屡次见到而不感到新鲜稀罕。“司空见惯”强调的是因屡次见到就不觉得奇怪了,即“见怪不怪”。语境中房企的促销手段属于“新鲜”事而不是值得“奇怪”的事,应该用“数见不鲜”。“海市蜃楼”和“空中楼阁”都能比喻不真实的事物,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海市蜃楼”偏重在虚无缥缈,远离现实。“空中楼阁”偏重在没有根基,脱离实际。“海市蜃楼”多指幻景,多比喻容易幻灭的“希望”、虚幻的“前景”。“空中楼阁”多指幻想,多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空想等。“跨越发展的目标”属于计划一类,应该用“空中楼阁”。“自鸣得意”“自得其乐”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语境中犯罪嫌疑人是“自以为了不起”,应该用“自鸣得意”。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省首届青少年歌手大赛于昨日落下帷幕,部分中学的选手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现场发挥,得到了评委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B.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老人希望能与子女同住,在家安度晚年,仅有两成受访者愿到敬老院养老。

C.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不少观众一边观看选手比赛,一边通过手机积极参与节目互动。

D.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低碳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中国除了承担必要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外,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简单盲目地跟着西方发达国家跑。

解析:A项,表意不明,“部分中学的选手”可以理解成“部分中学生选手”或“部分中学校的选手”。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或“《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C项,成分残缺,“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一句没有主语,可去掉“随着”。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也强调“模仿自然”, , 。但是艺术家不能停留在这里,否则就是自然主义。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韵律。 。 。

①气韵生动,这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绘画批评的主要标准 ②它要求艺术家睁眼看世界的形象和颜色,并把它表现出来 ③绘画有气韵,才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

④六朝时谢赫提出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就是“模仿自然” ⑤艺术家要进一步表现出形象内部的生命,即“气韵生动”的要求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

解析:第④句举例证明上句观点,第②句进一步解释“模仿自然”的内涵,第⑤句承接上文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第③句指出“气韵”的重要性,第①句对“气韵生动”做出总结评价。 答案:C

支一招

“一看、二找、三抓”巧排序

“一看”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意思)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一致。凡以上几点中有一致的句子要排在一起。

“二找”就是找“呼应”。找句子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

“三抓”就是抓关联词。文段前后内容的衔接,有时以关联词语作标志,比如:“虽然”之后接“但是”,“因为”之后连“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中国诗与中国画

钱钟书

这不是一篇文艺批评,而是文艺批评史上一个问题的澄清。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试作任何估价,而只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价。

当然,文艺批评史很可能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要集中心力,保卫专题研究的纯粹性,把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也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别。不过,批评史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批评。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也该知道他那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也是当时一种文艺风气的表示。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反其道以行也是一种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但是时代仍然和他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批评史上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一方面把规律定得严,抑遏新风气的发生;而另一方面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它也颇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那种味道。传统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兼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在。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圣佩韦认为当时法国的浪漫诗派蜕变于法国十六世纪的诗歌。中国也常有相类的努力。明、清批评家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我们自己学生时代就看到提倡“中国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仿佛野孩子

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王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值。

(选自《七缀集》,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文艺风气对一个艺术家影响深远,既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B.某一时代人所信奉的理论,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的标准,提出的要求,往往能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决定其作品的价值。

C.传统就是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变动的一时期的风气。

D.传统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 E.向古代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在,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

解析:B项,往往能“决定其作品的价值”原文无此意,属于无中生有。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没有根本的变动”。 答案:BC

6.下列对文艺批评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必须集中心力,保卫专题研究的纯粹性。 B.文艺批评史研究的终极目标还是批评。

C.文艺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应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别。 D.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源自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

解析:A项,“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表述与原文不一致,属于曲解文意,原文为“文艺批评史很可能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 答案:A

7.如何理解文章中“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的含义?

解析:注意根据语境分析语句的意思,也要分析关键词语“潜势力”“背景”的含义等。 参考答案:(1)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2)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 8.根据文意,请回答“传统”是如何演变为“新风气的代兴”的。

解析:“代兴”的意思是更迭兴起或盛行。有关“传统”演变为“新风气的代兴”的信息可以从第3段对“传统”的解说中获得。

参考答案:(1)事物的演化迫使传统以变应变。(2)传统须做出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3)传统为免于因对抗而地位动摇,把规律解释放宽,以收容新风气。(4)新风气的代兴,一方面强调与原有传统立异,但也要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在。 三、语言运用

9.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 汉学家:吃过。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 汉学家:没有想过。

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

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写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希望。(不超过20字)

解析:解答此题要出奇制胜。一般来说,人们固然吃过鸡蛋以后不会想认识那只下蛋的鸡,但如果这个“鸡蛋”与众不同,那就难免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答案示例: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

10.请以“生命的啼鸣”为开头,围绕着“春天黄鹂”“夏天燕子”“冬天天鹅”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要明确题目要求,必须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还要写出春天黄鹂、夏天燕子和冬天天鹅各自啼鸣的特点,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使语言有文采。

答案示例:生命的啼鸣,是春天里黄鹂婉转的歌声,回荡在青翠的原野上;是夏天里燕子呢喃的絮语,飘散在湛蓝的天空中;是冬天里天鹅低声的倾诉,震颤着人们的心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